Search


  • Share this:
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xbK4KeD2ajI

這是一篇關於中國霾害的調查,內容很長,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。

裡面有一句話讓我很有感受,環保是一種科技,也是一種創新,對於能源業如果沒有辦法有更高水準的要求,並執行,那麼產業是無法升級,汙染也沒辦法改善。
中國霾害的影響不是只有影響到他們自己,也影響韓國、日本與台灣。
就有如印尼每年的燒bar對於新馬等其他國家的影響一樣,環境污染早已經脫離國家性,進入地區性了。

現在的台灣就有如10年或20年後的大陸,我們因為將所有的心力放在會增加GDP的產業,為了GDP而忽略了整體的環境與平衡,創造了財富卻無法分配,貧富不均越來越嚴重。

就如同石化產業,台灣再差也有基本的規範,中油與台塑的油品也經過脫硫製程使含硫量低於1ppm,降低硫的排放。
而影片中提到大陸目前提到的國3標準汽油含硫量是150ppm以下,比國2標準汽油的500ppm還低。
比對台灣就知道中國的標準低的可怕。
這也代表了科技力的低落,脫硫製程能力低,缺乏相關的工業,既然有錢,為什麼卻沒有錢投資相關的產業,提高油品品質呢?

用著褐煤這種煤炭也代表缺乏精煉與焦化的製程能力,也代表有太多管不到的小型廠商資本不足沒能力投產相關技術,提供高品質的煤炭。

環保是一種科技,也是一種創新。

在台灣的農業領域裡面,太多人只看到前端的生產方面,而採後呢?
冷鍊管理是一種科技,微生物處理也是一種科技,
生產後之後的廢棄物處理呢?

前四張照片中的pool是棕櫚產業的廢油池,一般棕櫚油榨油廠會有5個以上這樣的pool,棕櫚油榨油的過程中依照製程的好壞會損失千分之1~5的油量,這些廢棄油因為濃度太低缺乏純化的價值,所以只能以廢水排放掉,一個中型的棕櫚榨油廠一天可以生產2000噸以上的粗棕櫚油(Crude Palm Oil),就生產了2噸的廢油,這些含廢油的水,就放進廢油池裡面,慢慢等待自然的分解。第三張圖是把這些廢棄的油泥取出來,這一類的產品稱為sludge oil 中文應該為棕櫚汙泥油,這一類的產品經過了科技處理, 也可以處理到像第五張照片這樣可以再利用的能源。
從實驗室的研究,得到成果後,如何到工業的製程設計,到末端的使用,這些都是科技也都是創新。

我很驚訝這些國家有這麼多寶物,卻缺乏應用的技術。
但在台灣我也很驚訝,驚訝我們雖然有先進的科技跟技術,
卻缺乏農業廢棄物的應用技術。

缺乏環保法律的要求與嚴格規定的執行,
自然就不需要處理農業廢棄物,
不需要處理農業廢棄物就不需要創新,也不需要科技。
這就是所謂的科技之島。

我們有瑞典、丹麥、德國等這些重視環保、積極處理農業廢棄物再利用的政府,也有像中國一樣視汙染、廢棄物為無物的政府。
會變成哪樣的政府,是由公民的力量與素養所決定。
你希望台灣10年後的天空與土地是什麼樣子呢?
你可記得市區裡面越來越難見到的太陽?


Tags:

About author
專長為油品精煉、肥料、農產運銷實務、GAP輔導、食品研發等。接任何與上列主題相關的寫作與演講及通告,意者可以私訊。
這是一個介紹食品安全、油脂、農業的粉絲團 業配請聯絡[email protected] 或直接於粉絲團傳訊,謝謝。
View all posts